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时间:2012年04月23日浏览次数:160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第11号、第20号也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审计结果的沟通、人际关系等方面强调了内部审计中沟通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组织内部、外部多方共同协调,沟通贯穿于审计整个过程之中,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研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对高校内审机构出具经得起检验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作用有效发挥以及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内审工作中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独立于高校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机构,内审机构一般不直接参与管理,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服务,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内部审计服务指南第4号》中明确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应着眼于促进问题解决,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显而易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被审计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而沟通则是内部审计活动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方式。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当内审工作的定位决定了对审计沟通的态度。由于高校中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普遍存在,难以区分审查、确认、评价、咨询的审计工作重点与查处和惩治的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工作往往局限于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处理处罚,对内审工作的服务性强调不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审计部门的对立情绪,阻碍了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2.内部审计沟通认识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不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审计结果就难以被接受,审计建议更难以被采纳。为此,一些企业把沟通能力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选拔的重要准则。由于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选配中往往重专业技术轻沟通能力,审计人员自身也未真正确立服务观念,内审工作中遭遇潜在的人际冲突在所难免。   

  3.内部审计沟通方式不佳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信任和理解。高校内审人员如不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不加深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不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抱着高高在上的错误心态和充当警察的错位心理,把被审计对象作为“假想敌”,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硬,就会造成人际关系和审计环境的恶化,被审计单位心存反感,不支持配合审计工作。   

  三、高校内部审计沟通对策分析   

  1.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建立平等的工作关系内部审计机构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利和职责,即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目的不是审查和评价差错和失误,而是提高组织利益和帮助被审计部门有效进行管理和控制。内审机构只有把咨询和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础,与相关机构和人员建立互相信任、平等的工作关系,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支持和协助,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贯彻,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2.树立内审工作沟通理念,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人格素养有效的沟通既是内审人员开展工作的方法,也是内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高校内审人员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沟通,力争与工作相关各方建立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内审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具有正直、诚信的品质。工作中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依靠坚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格素养和综合分析、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来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3.注重内部审计沟通方式,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高校内审人员要注重沟通方式,以平等、诚恳、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充分的耐心与工作相关各方进行交流。工作中要善于倾听,避免先入为主,多做换位思考;要坦诚相待,在沟通中创造支持型的工作氛围;要通过沟通及时、妥善解除分歧和误会,并以问题为导向,协调各方关系,以构建和谐的高校内部审计环境,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语   

  高校内部审计是以内向服务作为其工作目的,不仅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指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学校的整体工作重点与要求,从较为全面、宏观的视角出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完善管理。因此,内审工作应通过有效沟通,发挥自己的服务、咨询的职能,做好学校发展的好参谋、好助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沟通交流需要建立在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任何沟通交流都不能以牺牲审计原则为代价。